7月22日将迎来大暑节气。中医专家提示,这一时节正值“中伏”前后,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养生尤需注重防暑和养心健脾。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副院长李圣耀说,高温暑湿环境下人体易发疾病,老人及体虚者应格外注意防范中暑。当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胸闷、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宜及时去医院就诊。
“暑湿天气还易伤心脾。”李圣耀介绍,若心火旺盛,人容易出现心烦、失眠、口渴、便秘、尿黄、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而脾虚湿阻,会使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若还贪食寒凉,则易导致感冒、腹痛、腹泻等。
大暑伏天里,人们可以从饮食、运动、起居、情绪等多方面调养身心,预防疾病。
李圣耀介绍,这一时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重在补气健脾、消暑生津,多食粥、汤等含水量高的食物,可选用绿豆、黄瓜、苦瓜、鲜藕、西瓜、薏米等食材;足量饮水,可适量饮用酸梅汤、柠檬水、绿茶等,但饮品不宜太凉,以免脾胃受损,也不宜太甜,以免内生痰湿。
此外,可于早晨或傍晚选择散步、太极拳、广播体操等运动锻炼身体,每周5天、每次半小时,微微出汗即可;坚持夜卧早起、午睡半小时,睡觉时避免凉风直吹,空调温度不低于26℃。
天气酷热,人们还易出现心烦易怒、无精打采、心神俱疲等情形,即“精神中暑”。专家介绍,此时宜保持心境平和,切忌大喜大怒;听音乐、冥想、读书等活动有助于调和情绪,饮用玫瑰花、佛手、茯苓、淡竹叶、莲子心组成的代茶饮亦有帮助。(记者田晓航)
⋎
⋎
⋎
李圣耀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山西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批派驻我院的心血管病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抗疫国际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中医传染病应急队伍成员,首都卫生健康首批青年专家库成员,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团成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荣获第二届首都卫生健康“未来之星”重点培育对象、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特别奖等称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健康产业分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重症心衰与心肌病学组成员。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4部,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等10余项,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高血脂、早搏、房颤、心衰、心脏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失眠、头痛、心悸、汗出、体虚等的调理有独到心得。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出诊地点:门诊十层心血管病中心
文字:新华社
排版:宣传科 康曦
审核:宣传科 袁晓霞